找到相关内容16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澄观及其教禅融合思想浅探

    心体,了别即非真如。故非识所识,瞥起亦非真如,故非心境界。心体离念,即非有念可灭,故云“性本清净”众生等有,或翳不知。故佛开示,皆令悟入。即体用,故以知。即用体,故答以性净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若能虚己而会,便契佛境。”⒅  作为究竟道的根本是“心”,“无住心体”的本体是“灵知不昧”的。他由此灵知不昧的立场以评南北二禅,即“知”即“心体”,灵知非“了别”,亦非瞥起,而是众妙,契会佛境的...

    续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049017.html
  • 《大学》修养的次第

    两个字义又不能随随便便含糊同用。所以在心理学和医学上,知觉与感觉,必须清楚地分别。例如在唐初时期,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,荷泽神会禅师,就直接提出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。这是肯定地说,知,就是入德。...,这灵知性,究竟还存在不存在?这也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。即便不谈这些问题,这一知,就是人性生命的第一因吗?荷泽所说,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,以及王阳明的良知、良能说的“知性”,完全对吗?谢谢你没有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19.html
  • 禅:敬答胡适博士

    我们只要一看宗密对神会教法所作的评语,对于神会的观点即可获得较佳的认识:“知之一字,众妙。”此处的“知”,系指般若直觉知,而非通常所说的“知识”知。当“知”之一字被释为“知识”(...描述上看出来。宗密把神会的教法归纳为一个中文“知”字,认为它是“众妙。”胡适将此字译为“知识”(Knowl-edge),认为它最能解释神会的知解方法。由此可以证明,胡适除了从“历史背景”去理解禅之外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3453559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二章

    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,名天地始;有,名万物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。  ──节录《道德经》  道,可道,非常道。...不立;心是人体,言行是人用,无心何能言行,言行必从心出。  玄之又玄,众妙。   道深奥难测,实为一切变化门户。老子言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故万物由道而生。  俗云:“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263701.html
  • 宗密的禅教会通论

    ,实谓用而常寂,寂而常用,知之一字,众妙。(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一之上)   这就是说,自性体是知寂,自性用是寂知,体用、寂知不一不二,寂是灵知寂,知是空寂知。所以说“心体本寂...,故非心境界。……即体用,故问以知;即用体,故答以性净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若能虚己而会,便契佛境。”(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卷一五,《大正藏》卷三五)&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365004.html
  • 宗密论“圆觉”

    ,契空有双融中道。……荷泽云:即体而用自知,即知而体自寂。名说难差,体用一致,实谓用而常寂,寂而常用,知之一字,众妙。(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一之上)   这就是说,...用体,故答以性净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若能虚己而会,便契佛境。”(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卷一五,《大正藏》卷三五)“无心忘照,任运寂知。”(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卷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571335.html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歧义

    等同起来。他说:  知之一字,众妙;恒沙佛法,因此成立[2]。  宗密曾明确指出,“心名体”(名:命名意),犹如“水名体”,对心体而言,“知之一字”“贯于贪、瞋、慈、忍、善、恶、苦、乐万用万义...: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1,《大正藏》册48,页399;而宗密原注:《梵网经心地法门品》云:是诸佛本源,是菩萨道根本,是大众诸佛子根本。  [2] 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: 见《卍新纂续藏经》 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大机大用和全体起用

    :诸法如梦,诸圣同说,故妄念本寂。尘境本空,空寂心,灵知不昧。即此空寂知,是汝真性。任迷任悟。心本自知。不籍缘生,不因境起,知之一字,众妙。由无始迷,故妄执身心为我,起贪嗔等念。若得善友开示...也是“大用”,所以才有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的功用。这是从整个真如上着手,而非仅在第六意识的“止”或“观”上回旋,前面所例举的那些公案,都是对这种“直显心性”的说明。不仅禅宗如此,连高举止观旗帜的天台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839363.html
  • 净因三要——孝养父母为百行

    rdquo;,一切孝行无不是修学佛法的行为。由此可体会,孝与修行是多么密切的事,我们要修行学佛,希望达到与佛同样的境界,必定要先从孝养父母开始。   所以说,“孝”字实为众妙...念佛乃诸法要,孝养父母为百行先”。想入佛法,要先学会念佛,因为念佛能时时刻刻警惕自己“以佛心为己心”;陪养慈悲爱念,也是要从念佛开始,所以,念佛即是入佛门学诸法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孝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239152781.html
  • 从“理则”看中山先生因明情怀

    谈到因明的重要性时说:“理则包括于三乘,事乃牢笼于百法,研机空有之际,发挥内外宗。虽词约而理弘,实文微而义显。学者当生不能窥其奥,游者数载不足测其源。以其众妙,是以先事翻译”③这可能就是“理则...,如“哲学家的逻辑”3、思维规律,如“说话要讲究逻辑”4、“逻辑学”。 我们把逻辑作为一学科所使用的正是逻辑的第三种解释,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。孙中山先生在逻辑译名一文中认为逻辑学是“思想...

    贾旭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5438293.html